四海网

世界粮食日网友想念袁隆平 今天,我们很难不想起您

2021-10-16 16:38:47来源:四海网综合

  【世界粮食日网友想念袁隆平 今天,我们很难不想起您】“风吹过稻田,我就想起你。”今天10月16日,第41个世界粮食日。今天,我们很难不想起他——袁隆平。

QQͼƬ20211016163024.png

  “世界粮食日网友想念袁爷爷了”冲上热搜。怀念袁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当风吹过稻田,当满园都是稻花香,当碗里有热腾腾的米饭,当山河无恙饥荒远离,我们总是会想起他,想起这个让全中国人民,能够吃饱饭吃好饭的人。

  1953年8月袁隆平大学毕业,服从全国统一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同年,他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看到有人饿倒在路边、田埂边和桥底下,袁隆平被这些景象深深刺痛,立志用农业科学战胜饥饿,于是,他转而从事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工作。

  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发现一株稻株籽粒多达230粒,他推算,用这个稻株做种子,水稻亩产会上千斤,而当时高产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

当时,世界权威遗传学认为水稻不具有杂交优势,然而,袁隆平经过在试验田不断选种,在1964年发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

  此后,他耗时9年,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成功,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从1976年到1987年中国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每年增产的稻谷可养活6000多万人,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在生产上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

QQͼƬ20211016163835.png

  2004年《感动中国》给袁隆平的颁奖词曾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在我们欢喜不用挨饿的当下,袁隆平也敲响了警钟,曾经历过粮食短缺的痛苦,袁隆平这一代人,对于粮食格外珍爱。

  2013年,袁隆平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辛辛苦苦地钻研来提高水稻产量,每亩提高10斤、5斤都是很难的,提高了单产之后呢,又浪费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浪费不但可耻,更是犯罪”。

  袁隆平一直有一个梦想“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那个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太阳晒起来,我跟我的同事就坐在那个稻穗下乘凉……”

  这个梦,正在慢慢成为现实。

  近日,15亩“巨型稻”在重庆市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试种成功,预计亩产可达1600斤以上。

  据了解,这批“巨型稻”的高度是常规稻的两倍,平均每蔸水稻植株高2米左右。

  “巨型稻”不仅有粗壮挺拔的稻秆,还耐淹涝、耐盐碱,而且能为植株带来充分的营养,为水产、哺乳类动物遮阴避凉提供最佳栖息场所。

  “巨型稻”所在的稻田还可以蓄水,通过“稻鱼共生”项目帮农民增产增收。

  如今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正在一步步实现,而他却再也无法看见。

  2021年5月22日,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后,这位九旬高龄还奔忙于田间地头的老人,安详地离去,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翻开课本,我们能看到他的照片,他和水稻总是在一起,无论岁月留下多少痕迹,走过万家烟火的夜晚,家家飘起饭菜香,我们又会时常念起他。

  网友:每天都有好好吃饭的。

  怀念袁老,也铭记嘱托: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珍惜粮食,好好吃饭。

  传递,承诺!

声明:本文由四海网用户sunlu原创/整理/投稿,本站收录此文仅为传递更多信息,帮助用户获取更多知识之目的,内容仅供参考学习,文图内容如存在错误或侵害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本站承诺2小时内完成处置反馈工作。Tags: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