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网首页
当前位置:四海网 > 生活百科

小寒节气的由来和气候变化 《九九歌》内容

2019-01-05 09:31:29来源:四海网综合

  雉鸲—“雉”,俗称“山鸡’、“野鸡”等。" 鸲”为鸣叫的意思。雄雉,羽毛华丽,颈下有一明显的白色环纹;雌雉,体型较小,尾毛也较短。古时候。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雉每年到小寒节气,就会感觉到阳气萌动,从而雄雌同鸣。所以,古时候人们将雉这种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应归纳为“雉鸲”,作为小寒三候的候应。

  小寒数九

  每年公历1月5日至1月7日之间,太阳位移到达黄经285度,为小寒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因小寒后几日才是冬季最冷的三九天气,又因小寒与夏季的小署相对应,故名“小”而“寒”。

  民间谚语“九九歌”最早见于南北朝,它少则五句,多则九句以上,可以算是谚语中的篇幅之最。“九九”始于冬至,自这天开始,逢“九”为一时段,前后共九个时段。“九九歌”以人们对寒冷的感觉以及相应的物候现象,描述不同时段的气候变化。民间说法,叫“提冬数九”。九九八十一天数完,冬天已经远去,阳光明媚的春季,也就在我们的身边了。把这么多的“九”连到一起,严格意义上,它已经是一首朗朗上口的谚语谣。

  我国古代相对有影响的“九九歌”,出自明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刘侗曾在北京燕游五年,访遍北京的山川园林、名胜古迹,以及民间最底层的种种时尚习俗。后又花六年时间,将这些材料整理成书。按现在的话,刘侗是一位博学的大民俗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民间文艺工作者。《帝京景物略》记载的“九九歌”,流传时间是明朝万历年间,流传地点是北京及周边地区。

* 声明:本文由四海网用户sh123原创/整理/投稿本文,生活百科栏目刊载此文仅为传递更多信息,帮助用户获取更多知识之目的,内容仅供参考学习,部分文图内容可能未经严格审查,欢迎批评指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