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网首页
当前位置:四海网 > 生活百科

古代人怎么过元宵节?古代人过元宵节的习俗

2019-02-16 17:13:14来源:四海网综合

   元宵节在古代是最盛大的节日,在元宵节这天很多习俗,不论男女皆可出门上街赏花灯、猜灯谜、吃美食,在元宵节灯会上常能促成许多男女相识,于是古代的元宵节也被称之为“狂欢节”、“情人节”。那么古代人都是怎么过元宵节的呢?本篇文章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古代人过元宵节的方式和习俗。

  赏花灯:从皇帝到百姓,点燃各色花灯,以示普天同庆

  放灯是元宵节最重要的一项活动,最晚至隋文帝时期,已经在全国流行;隋炀帝即位后,在礼佛的名义下,扩大元宵节放灯规模,使之成为一项定制。唐玄宗曾在宫中摆满蜡烛,并制作高150尺的灯楼,“悬以珠玉、金银,每微风一至,锵然成韵”,极尽奢华。北宋皇帝甚至会在正月十五、十六两天公开出现在宣德楼上观灯,让御街两旁的百姓有机会见到天子真容。清朝皇帝则在元宵节这一天召集蒙古外藩、内外大臣等,观看歌舞,其中有3000名舞灯者,一边唱着“太平歌”,一边排列出“太平万岁”四个大字。③

  民间放灯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明朝时,元宵节有“灯市”,售卖各种绘有“老子、美人、钟馗捉鬼、月明度妓、刘海戏蟾之属”的花灯。清朝花灯种类更加繁多,在京师之中,灯的外形有“大小、高矮、长短、方圆”的不同,制灯的材料有“纱纸、琉璃、羊角、西洋”的区别,灯上所绘的内容,从《三国》《西游》《水浒》,到梅兰竹菊、牛马猫狗,无所不有。尤其有一种“花盒爆竹”,点燃后,“盒中人物花鸟,坠落如挂,历历分明”。④

  吃美食: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且早有“甜咸之争”

  元宵节吃汤圆始于宋朝,当时汤圆有“元子”、“水团”、“团子”、“圆子”等名称。专卖店中有“乳糖圆子”、“山药元子”、“金桔水团”、“澄粉水团”等,种类繁多。明朝制法和今天大致相同,使用糯米细面,包上核桃仁、白糖、玫瑰等做馅。有意思的是,汤圆的“甜咸之争”,古已有之。如《清稗类钞》中说,“汤圆一曰‘汤团’,北人谓之曰‘元宵’,以上元之夕必食之也……有甜咸各馅,亦有无馅者,曰‘实心汤圆’。”⑤

  汤圆和元宵看上去是一种食物,其实差别颇大。如学者邓云乡所言,“江南用糯米水粉包汤团,是把一小团湿糯米面放在手中,掐成酒杯形,然后放入馅子包起”,有的还是肉馅;而在北方地区,则是“打元宵”,“先把糖熬稀,加玫瑰、山楂、核桃仁、芝麻、瓜子仁、青红丝等和在一起,或团成龙眼大的小团,或切成小方块,冷却待用。用大柳条笸箩,放上干糯米面,北京叫江米面,把糖块样的馅子倒入面中,一边洒水,一边滚,使糯米面在糖块身上滚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是件很吃力的工作,一次可滚百八十个。”⑥煮出来后,元宵表面粗糙,而汤圆更光滑。

  吃汤圆外的一些食俗,现在已无法看到。唐朝人在元宵节吃“羔粥”及油炸的“焦磓”、“丝笼”;唐宋时期,人们在元宵节用面粉制作“面茧”或“茧卜”,在里面放进写有吉祥话的纸条,祈求一年平安。在宋朝,贵族间还要在元宵节“传柑”——互赠黄柑。苏轼《上元侍饮楼上》一诗中“归来一点残灯在,犹有传柑遗细君”,说的即是此习俗。

  猜灯谜:谜面包罗万象,奖品琳琅满目;看歌舞:剧目繁多,让人应接不暇

  元宵节的各项游戏中,以猜灯谜最为有名,且传承至今。从宋朝起,人们开始将写有谜语的纸签贴在花灯上,供游人竞猜。清人顾禄笔下的苏州元宵节热闹非凡,也写到了猜灯谜。他记录说,灯谜的谜面包罗万象,出自“经传诗文、诸子百家、传奇小说及谚语什物、羽麟虫介、花草蔬药”,猜中者即能获赠纸、砚、笔、墨、果品等奖品。⑦《红楼梦》中留下颇多灯谜,如谜面“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谜底“砚台”。

  灯谜之外,元宵节期间的各种歌舞活动,也是层出不穷。唐朝民间演出各种舞蹈、杂技,所谓“灯烛华丽,百戏陈设”。宋朝时则有规模庞大的舞队当街游行,艺人们装扮成戏剧中的各种诙谐人物,《武林旧事》中记述的就有快活三郎、瞎判官、孙武教女兵、扑胡蝶等70余种。要到“十六夜收灯,舞队方散”,当年“闹元宵”的热闹程度由此可见。⑧

    注释:

 

  ③陈熙远:《中国夜未眠——明清时期的元宵、夜禁与狂欢》,《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5本,2004年6月;④⑤⑦江玉祥:《元宵节俗》,《文史杂志》2012年第2期;陈佳:《文史视野下的元宵节俗》,《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2期;⑥邓云乡:《旧京散记》,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245、246页;⑧秦永洲:《中国社会风俗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35页

* 声明:本文由四海网用户zhaoying原创/整理/投稿本文,生活百科栏目刊载此文仅为传递更多信息,帮助用户获取更多知识之目的,内容仅供参考学习,部分文图内容可能未经严格审查,欢迎批评指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