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美男子兰陵王高长恭的生平记事

时间:2012-07-20 17:13:18   投稿:maxiaoling   在线投稿:投稿

  1.(543――573)兰陵王高肃,字长恭,南北朝北齐渤海人,北齐文襄皇帝高澄之子,北齐的始祖是高欢。北齐乾明元年(公元560年),高肃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史称兰陵王。据《北齐书》、《隋唐嘉话》记载,兰陵王勇武而貌美,“白类美妇人”,“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即貌似妇人不足畏。因此,他命人制作了一些狰狞可怕的“大面”,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鬼脸,每逢出战时,戴在脸上,使敌人心惊胆寒。公元564年,在与北周的一次冲突中,北齐屡战屡败,最后被包围在邙山(北齐首都洛阳西边),眼看就要全军覆灭。这时,临危受命的兰陵王戴上“大面”,身披铠甲,手握利刃,率领五百精骑,奋勇杀入周军重围,势如破竹,周军大败。史书记载:周军“丢弃营寨,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满川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战”。兰陵王十分关爱战士,“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邙山大战”使兰陵王声名远扬,皇帝加封他为尚书令。为歌颂兰陵王的英勇与善良,将士们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在皇帝举行的宴会上表演,武士头戴面具,扮作高肃指挥、进击、刺杀之状,甚是雄壮。这种头戴面具、载歌载舞的形式,后被戏剧引用,并逐渐传遍全国。

  兰陵王英俊勇猛、爱兵如子、生活严谨,近乎完美。兰陵王虽是皇族血脉,但因母亲是一名奴婢,所以他的地位比其他的皇子们低了许多。“邙山大战”后,兰陵王成为北齐名将,但为免遭猜忌,每当战事来临,他都以有病为由坚辞不出。但其堂弟高纬继皇位后,仍忌其功高盖主,于公元573年用毒酒赐死了年仅30岁的兰陵王。临死前,他烧掉了所有别人欠他债的借据。(“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四年后,北齐被北周所灭,北齐王室成员几乎全被**。兰陵王英年早逝,北齐失去了军事支柱。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乱世的杀戮之中,人心如火海,兰陵王的美,如血中飘荡的一缕白梅香,令人肠断神伤。(兰陵王墓位于今邯郸市磁县城南5公里处。)

  艺高貌美的兰陵王被视为戏剧脸谱的开山鼻祖,兰陵王面具对后世戏曲人物脸部造型影响很大,有名的川剧变脸就是由此而来。《兰陵王入阵曲》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盛行的假面舞蹈,被正式列为宫廷舞曲。唐代称之为《大面》、《代面》,后者并载明表演者“衣紫、腰金、执鞭也。”就是乐舞中的人头戴威严凶恶的假面,身穿紫衣,腰扎金色腰带,手执马鞭,翩翩起舞,摹拟“兰陵王”上阵指挥,冲锋陷阵,击刺敌人的姿态,歌颂英勇善战的“兰陵王”。 这个歌舞的内容,后成为唐教坊曲的词牌名,称为《兰陵王》,声调激越,宏厚古朴,悠扬动听。隋唐时随着中日文化的交流,此曲传入日本,成为奈良皇家的宫廷雅乐,并在民间传播开来。日本古代五月五赛马节会、七月七相扑节会、射箭大赛在庆祝胜利时,都要演奏这首古曲。直到现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举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乐舞表演时,《兰陵王入阵曲》仍作为第一个节目表演独舞。在日本奈良寺正仓院还存有一件题款为『东寺唐古乐《罗陵王》接腰』的服装,署年为『天平胜宝四年四月九日』,即唐代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日本不但保存了《兰陵王入阵曲》,还保留了历代《兰陵王》歌舞面具64件,最早的两件有1211年(宋代)铭文。1956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李少春率京剧团赴日演出,观看了《兰陵王入阵曲》的演奏,两个人感慨地说:“想不到中国古代的音乐舞蹈,竟在日本保留下来!” 1962年,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曾谈到“南北朝兰陵王,是高欢的孙子,也是个年轻人,很能打仗,很勇敢。有个专门歌颂他的曲子,叫《兰陵王入阵曲》,据说这个曲子在日本还有。” 1992年9月6日,《兰陵王入阵曲》得以回归故里,使国人有幸在千年之后,还能欣赏到原汁原味、壮怀激烈的兰陵舞曲。根据兰陵王的民间传说改编的词牌、戏曲、影视、歌舞作品十分丰富,上海电影制片厂1995年拍摄的《兰陵王》由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演员宁静主演,获得1995年美国落杉矶圣克拉里达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

提示:试试"← →"键可实现快速翻页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