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网

大山深处的职业捡菌人 每年工作两个月收入上万

2019-07-19 11:31:40来源:中华网

  捡菌

  闻香而动的两三个月

  全村男女老少上山捡鸡枞

  7月16日凌晨4点,天还没亮,西昌市磨盘山乡铁匠村的村民严明毅早早起床,准备进山捡菌子。他打着电筒走出家门,提着篮子、背上背篼,走在湿漉漉的山路上,“最近一段时间雨水多,正是捡菌子的好时候。”

  丰富的野生菌资源产生了一门新的职业——捡菌人,严明毅就是其中之一。“现在村里捡野生菌的人特别多,每天至少上百人,男女老少都在捡,场面十分火爆。”因此,严明毅每天很早就出发,希望能比别人多捡一点。采菌的地点可近可远,但要采到好菌,就得走远路,“最远的地方要走一个多小时。”

  树林里弥漫着水雾,给人凉飕飕的感觉,严明毅打着电筒行走,像找寻丢失的绣花针一样,不时还会遇到其他的捡菌人。走过一座座山头,一直到天空泛白、太阳东升,严明毅的主要目标是找鸡枞,价格比其他杂菌高几倍甚至十几倍。

  我国食用鸡枞有着悠久的历史。《本草纲目》《通雅》等古籍也都有记载。鸡枞有许多不同叫法,《七修类稿》称鸡宗,《五杂俎》称鸡踪,《滇南新语》称鸡枞……此外,民间还有伞把菇、白蚁菇等众多俗称。

  严明毅说,鸡枞多生于白蚁巢之上,其实鸡枞出土是有规律的,同一个鸡枞窝穴,每年都会在相近时间内拱土生出,有经验的人找鸡枞,都不会满山乱跑,“有鸡枞的地方会有一种香味。”

  每当捡了鸡枞后,严明毅总会小心的覆土,将鸡枞窝穴重新盖住,“用铁器(如锄头)容易挖得太深,把深处的白蚁窝巢挖坏了,白蚁族群就会死亡或者移居搬家,没有白蚁培育,下一年,这个鸡枞窝就不会出鸡枞了。”

  直到早上10点过,严明毅才停下脚步,这一趟的收成不错,捡到了7斤多鸡枞,还有一些杂菌。新鲜的菌子最好卖,严明毅匆忙将7斤多鸡枞拿到市场出售,一共卖了400多元。严明毅说,他捡鸡枞卖已经10多年,每年捡菌子大约两个月,多则收入1万多元,少则八九千元,“今年已经卖了6000多元了。”

  这段时间,凉山的很多村庄都掀起了捡鸡枞的热潮,数以万计的人上山捡菌。

  老王是凉山德昌县人,他也是一名职业捡菌人,他捡菌已经10多年,这已成为家里主要收入来源,“每年我们村里至少几百人出动,山上到处都可以遇见熟人,站在山上一喊,四面八方都有人答应。”老王说,每年两三个月的时间里,捡菌人少则几千元收入,多则两三万元收入,“一个月赚上万的也有,但是是少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