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网

5000只貉定居上海不想离开 它不是“闯入者”而是“原住民”

2021-07-19 08:18:11来源:四海网综合

  惊人的适应能力

  “说实话,我没想到貉这种动物的适应能力有这么惊人。”王放说。

  几年前,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尝试在上海追踪野生貉,红外触发相机、GPS跟踪定位颈圈、红外热成像调查仪器……越来越多的设备和方法帮助科研人员逐渐拼凑出了貉在城市中的生存状况。

  经过持续3年的走访、监测和研究,王放和团队发现,目前至少有超过150个上海社区都有貉的分布,而且潜在有貉的社区是这个数字的数倍。

  “粗略推算,仅上海为例,貉的数量很可能在5000只以上。”

  在过去的十年间,这个物种好像获得了某种奇特的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在松江、闵行、浦东、杨浦、青浦、奉贤等各个区域快速增加。而这样的变化还在迅速发生的过程中,不仅离开上海扩散到临近的苏州、无锡、南京等长三角区域,也出现在了遥远的武汉。

  貉的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是它本身的食性。从分类上看,貉处于犬科系统发生树靠近底层的位置,代表了犬科动物一类独特的演化方向。

  王放介绍称,“貉的裂齿和犬齿个头都不大、臼齿还比较平,这暴露了它在演化过程中的核心方向——和虎豹豺狼竞争凶残肉食动物这条线路竞争太激烈,甚至连中小型食肉兽狐狸和豹猫都不好相处。那么在自然演化的过程中,不如更灵活一点,什么都吃,蛋白质和淀粉一半一半反而来得更加稳妥。”

  灵活的食物和其他生活习性,帮助貉在城市之中得到优势。

  “在越冬季节到来前,我们发现貉会把草连根拔起咀嚼;在金山区的貉栖息地旁边有一些丘陵灌丛,它们就在这个区域挖蚯蚓和捕猎鼠类;到了浦东和闵行的城市环境,它们掌握了小区和公路的设计,吃垃圾、捡猫粮,在人类世界的夹缝之中繁衍生息;而在夜晚的松江小区池塘旁边,我们不止一次看到貉轻而易举地捕捉到鲫鱼和锦鲤。”

  此外,貉的交配期在每年2、3月,孕期为两个月左右,一胎可以产6-8只幼崽,通过这数据推算可以得出,近期大量出现貉的原因是正处在貉的繁殖季节。

  原本,貉的幼崽存活率在城市中较低,流浪猫狗、高速行驶的汽车、人类都会有可能使之丧命,但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绝大部分貉的幼崽都存活下来了。

  “如果一个小区春天有一对儿貉,那么到了盛夏,这个小区里就可以迎接10只宝宝,这种繁殖的速度和能力是很快的。”

  更有趣的则是,貉这种动物在野外生存中,绝大部分昼伏夜出、白天会选择休息,夜晚觅食,而在城市中,它们进行了改变。

  在安全的小区中,它们能够妥善躲藏。貉逐渐变成了一个白天,夜晚都会出来活动的动物,下午三四点钟就会出来晒太阳,在冬季更是在阳光晴好白天的大量活动。

  以上海为例,貉出现范围同样发生了快速的变化,它们从上海西南部地区一个较小的区域向四个方向扩散,特别是向城市的东部、北部扩散,能看到几条明显扩散通道,而且扩散速度比预计要快。

  更有趣的是,貉这样的独居动物甚至在向社会性活动的社会性生物改变,它们在互相帮助,集体育幼并集体狩猎,对于大量植物淀粉类的食物也来者不拒。不仅如此,人类丢弃的垃圾,制造出来的灯光、噪音,貉都出现了非常鲜明的适应性。

  它们正迅速为在城市生活做出改变。

*声明:本文由四海网用户yanfang原创/整理/投稿,本站收录此文仅为传递更多信息,帮助用户获取更多知识之目的,内容仅供参考学习,文图内容如存在错误或侵害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本站承诺2小时内完成处置反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