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网首页
当前位置:四海网 > 生活百科

什么是哈达?哈达代表什么意思 哈达的来历及种类介绍

2019-09-12 09:51:23来源:四海网综合

  2.哈达来历

  “哈达”一词,发音上贴近藏语“卡达尔”,蒙古语称“哈达噶”。一般认为,哈达是元代传入西藏之后传入蒙古草原的。1247年,萨迦法王八思巴随父萨班·贡嘎坚赞在凉州(今甘肃武威)会见元太宗次子阔端,并在宫廷生活数载。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继位,封八思巴为国师,统领全国佛教。1265年八思巴第一次返藏至萨迦寺,并向各大寺院的佛像和高僧敬献了哈达。据传,当八思巴向拉萨大昭寺的菩萨像敬献哈达时,一旁壁画中的一尊度母也伸出手来,向他讨要一条哈达。这样,此度母就被称为“卓玛塔尔联玛”,即:“要哈达的度母”。在民间,哈达还被说成是仙女的飘带。 哈达(蒙古音译:hadag,外蒙发音:Хадаг)是当今中国藏族敬献给贵宾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珍贵礼物。哈达可能起源于远古中国的珍贵礼物——“玉帛”的“帛”。文献记载大禹治水成功,大会天下诸侯,执玉帛与会者万国。中原的玉帛,“玉”字从王,应指雕刻有王室标记图案“饕餮纹”的玉器,如琮、璜之类;“帛”字从白从巾,意为“白巾”,也意为“顶级丝巾”(因为帛字与伯字发音相同且都以白为声,而伯字从人从白,义为“兄弟排行第一”,则帛也是丝、麻、葛、毛诸多纤维织物中排行第一者,故有“顶级丝巾”之义)。帛字中的“巾”,在汉语中指长方形的布。“玉帛”一词的本义是“在共尊帝王为家长的中华大家庭里(以玉表示),天下诸侯相互礼敬对方为兄长(以帛表示)”,引申义为“兄弟部族亲如一家”。 看来,远古的“帛”在颜色、材料、形制、功能诸方面与现在所见藏族哈达相同,因此有理由认为藏族哈达的终极来源,可能就是远古的“帛”(藏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禹时代。巧合的是,大禹的出生地四川省的汶川县,现今就居住着不少藏民)。关于哈达的具体来源,现有多种考证。十六世纪中叶,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鄂尔多斯接受了藏传佛教僧侣手中的哈达,作为日常礼仪不可缺少的物品,并世代相传。据《马可波罗游记》载:“在元旦这一天,大汗统治下的各省和各王国中,拥有领地或掌有管辖权的要员,都纷纷给大汗进贡金、银河宝石等贵重礼品,并且要配上白布,意思是祝福皇帝陛下万寿无疆,财源充足、享用不竭。”可见,献哈达有吉祥之意。 根据有些学者分析,哈达这一名称开始出现于八思巴第一次返藏之时。众所周知,八思巴是藏族历史上,特别是中央同西藏地方关系史上非常重要的历史伟人。他于1244 年随其叔父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前往西凉(亦称凉州,今甘肃武威)会见元太宗次子阔端。元世祖即位后,八思巴被尊为国师、帝师。他于1265 年第一次返藏时,向菩萨、佛像和僧俗官员敬献、赐奉哈达。 哈达是一种礼仪用品。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的一种传统礼节,拜佛、祭祀、婚丧、拜年以及对长辈和贵宾表示尊敬等,都需要使用哈达。处于游牧经济形态下的古代蒙古人,在外出途中,常常要携带奶食品,奶酒或其他干粮,遇有路人,不管相识与否,都要主动攀谈,问候,并互相交换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就发展成一套易物的习俗。发展到后来,就有了交换鼻烟壶和哈达的习俗。使用哈达的场合相当多。红白喜事、迎来送往、致谢等等都能派上哈达的用场。根据不同的用场,哈达的折叠方式也不同,一般讲有访问式折叠法和敬献式折叠法。

* 声明:本文由四海网用户dcc原创/整理/投稿本文,生活百科栏目刊载此文仅为传递更多信息,帮助用户获取更多知识之目的,内容仅供参考学习,部分文图内容可能未经严格审查,欢迎批评指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