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网首页
当前位置:四海网 > 生活百科

炒鞋乱象惊动央行 “炒鞋”的风险有哪些?能否被证伪?

2019-10-19 10:22:21来源:四海网综合网易财经

  日交易量巨大助长金融风险

  球鞋确实有可用之处,尤其是作为主流品种的潮牌球鞋,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即便再有价值,许多潮牌球鞋行情的炒作价格,已经事实上的偏离了价值属性,同时也因为杠杆资金入场,积累了巨大的风险。

  根据媒体报道,在国内已经形成了以公司形式运作的“炒鞋”集团,他们有的雇佣专业的国外买手,有的则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比如,当NIKE或者Adidas平台首发某款限量球鞋,需要购买者抽签获得购买资格——炒鞋集团则可以通过这些计算机程序,不断自动生成账号完成抽签,提高限量鞋款的中签率——首发3000双的限量版球鞋,黄牛党往往能一次购入六七百双,这批限量版球鞋经过层层转手和加价,价格越推越高,最后买单的只能是K线行情上的散户。

  监管部门对炒鞋行情的担忧,可能源于这种类证券化活动的日交易量非常巨大。

  据悉,央行上海分行在金融简报中提到的的风险,一是“炒鞋”交易呈现证券化趋势,日交易量巨大;二是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为炒鞋平台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服务,杠杆资金入场助长了金融风险;三是操作黑箱化,平台一旦“跑路”,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上海分行在金融简报中提到的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分期杠杠服务,助长金融风险,这一现象曾被券商中国首家报道。

  下图是第三方支付公司为投资者提供的分期杠杆服务:

  根据36氪数据显示,6月A股上证指数涨幅2.7%,而6月潮鞋涨价榜十款鞋涨幅均在25%以上,让股市望尘莫及。而在8月19日,在成交量前100的球鞋中,26个热门款的成交金额已达到4.5亿元,超过同日新三板9431家公司的成交量。

  考虑到目前的炒鞋行情类似币圈初期的状况——提供类证券交易的平台公司数量还不太多,但随着行情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创建提供炒币的“证券交易平台”,币圈的交易量逐步放大,这种背景意味着,炒鞋行情的若不加以监管,将来或有更多的机构以电商创业、互联网创业的名义开办球鞋转售平台,但实际上提供类证券的交易。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在该金融简报进行了风险提示,要求各义务机构提高对“炒鞋”对关注和研究,加强对相关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照上述业务风险,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炒鞋”背后潜在的金融风险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防止“炒鞋”乱象事态蔓延,防范群体性金融事件,引导理性消费和投资,发现相关情况及时上报。

  根据相关报道,该简报还称,各义务机构要加强对涉及“炒鞋”平台的资金交易监测,强化对“炒鞋”平台风险特征的识别,发现或有合理理由怀疑平台参与**等犯罪活动的,应及时提交可疑交易报告。  

* 声明:本文由四海网用户zhaoying原创/整理/投稿本文,生活百科栏目刊载此文仅为传递更多信息,帮助用户获取更多知识之目的,内容仅供参考学习,部分文图内容可能未经严格审查,欢迎批评指正。
相关信息